人物志, 昆虫馆

蝴蝶博物画家威廉·休伊森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 (2)
威廉·休伊森

(William Hewitson,1806-1878)

1806年,威廉·休伊森生于英国纽卡斯尔一个富裕的家庭。少年时,他跟随一位土地测量员做学徒。在求学期间,他就开始收集英国各地的昆虫,主要是鞘翅目昆虫(甲虫)和鳞翅目昆虫(蝴蝶和蛾子),尤其是蝴蝶。

1829年,23岁的休伊森学业结束,开始了土地测量员的工作,与此同时,他继续着对于蝴蝶的痴迷,积极参加当地博物学协会的活动,后来成为该协会昆虫馆的名誉馆长。

19世纪30年代是自然科学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进一步飞速发展的时期,当时出版的一系列博物学专著对休伊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,与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一样,休伊森不断地旅行,探索世界的各个角落,收集珍奇蝴蝶标本,追逐这种精灵般的生物的奥秘。

1845 年,当休伊森由于身体状况,考虑放弃土地测量员的工作,却又发愁于继续从事蝴蝶研究所需的大笔资金时,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相继离世,大笔遗产归入他名下, 包括金钱和房产。在突降的财富的支持下,休伊森终于放弃了土地测量员的工作,决定用自己的后半生全情投入蝴蝶研究。

这一年,他迁入了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一座环绕着雪松与橡树的新建宅邸。此后,他因为身体的原因,他再也没有能去各地旅行探险,实地考察各地的蝴蝶,但丰裕的资产为他提供了另一种收集蝴蝶标本的途径——他从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手中购买标本,并且部分甚至全额负担他们的旅行费用。他曾经为一件蝴蝶标本花费了3501英镑,相当于今天大约80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力。

在 各类介绍休伊森生平的资料中,对休伊森的描述不约而同地打上了诸如神经质、偶尔忧郁症而引起消化不良一类的病弱与离群的标签。这位身形纤瘦的博物学家居住 在伦敦远郊泰晤士河边的大宅中,接待慕名而来的访客和朋友,挥金如土地收集所有可以找到的蝴蝶标本,再以极端严苛的标准将这些异域奇珍绘制出来。这样一种 混合着药品气味、笔墨气味的生活,正是他后半生的写照。实际上,在迁入新家的第二年,休伊森的妻子病故,他没有另娶,也没有后代,他毕生精力的几乎大半都用于蝴蝶的绘画与研究。

他既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,又是一名严谨的制图员,此二种身份,使他能够以尽可能还原标本原貌、而又不失艺术性的苛刻要求,描绘出他收藏的大量蝴蝶。

在他的五卷本划时代巨著《异域蝴蝶新种》中,记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蝶类,是他毕生呕心沥血之作。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手绘图,准确体现标本原物的色彩与特征,让后学者凭借这些手绘图鉴定蝴蝶物种毫无困难。由于图片逼真,有人在乍看之下甚至会将这些手绘图误认为是照片。这充分体现了19世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高水准绘制工艺。这些图片不仅有科学意义,在美学上也价值非凡。

休伊森的一生,沉浸、痴迷于与蝴蝶物我合一的梦境中,这种痴迷带来的是以惊人的细致笔触,精工绘制出一幅幅光彩夺目、令世人惊艳的蝴蝶科学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欣赏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 (3)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 (4)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 (5)

台 湾师范大学教授、国际知名的蝴蝶研究专家徐堉峰说:“我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求学时,曾在图书馆查阅这套著作,发现有一部分图片遭宵小切割偷走盗 卖,无缘相见,十分遗憾。另外也曾多次收到专业二手书商寄来目录,求售这套著作的部分页面,标价动辄一页数百英镑,以当时的币值可说是十分昂贵……可惜这 套书属于珍贵图书,拥有它的图书馆及研究机构无不郑重收藏,一般人难以一睹为快。”

休伊森亲手绘制的蝶类科学画的原作,如今都保存在英国国家博物馆,悄无声息,又绚烂夺目。

好 书 推 荐

休伊森手绘蝴蝶画 (10) 《休伊森手绘蝶类图谱》

作者:

[英]威廉·休伊森 著/绘

寿建新 王新国 校译

寿建新 审订

装帧:精装

出版日期:2016/02

★ 代表19世纪蝴蝶研究与科学手绘的最高水准 ★

★ 2113只蝴蝶,只只栩栩如生,令人叹为观止 ★

★ 传世之作,典藏珍品 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