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志

任伯年:花鸟传情,人物写意的画坛巨擘

生于浙江山阴的任伯年,自幼便浸润在艺术的氛围之中,父亲是民间画像师,两位伯父更是声名显赫的画家。这样的家庭背景,仿佛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幽径。十来岁时,他便能凭借记忆,将来访客人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,写真画的技巧已初露锋芒。

b2abc973cfb307cbe0c477932e9aab2d成年后,任伯年曾在太平天国军中“掌大旗”,那军旗在战场上猎猎飘扬,仿佛也激发了他对绘画的热情。天京沦陷后,他回到家乡,随后赴上海拜师学艺,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。在上海,他以卖画为生,为人率真,不修边幅,画作却如繁星般闪耀,逐渐声名远扬。然而,鸦片的侵蚀让他身心俱疲,最终在56岁那年便匆匆离世,令人扼腕叹息。

任伯年的绘画,宛如一朵在民间艺术土壤中绽放的奇葩。他继承传统,博采众长,又巧妙地融合了西画的速写与设色之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多彩的艺术风格。他精于写像,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。早年师法众多名家,工细的仕女画似费晓楼般细腻,夸张奇伟的人物画又承袭了陈洪绶的神韵,街头描写则带有任薰的装饰之美。铅笔速写让他的画风愈发奔逸,晚年吸收华岩笔意后,更是简逸灵活。那些传神之作,如《三友图》《沙馥小像》《仲英小像》等,无不神形毕露,仿佛画中之人即将跃出纸面,与观者对视。

若论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,花鸟画堪称一绝。他的花鸟画充满了创造与巧趣,早年以工笔见长,仿北宋人法,焦墨钩骨,赋色肥厚,近似老莲派。后来,他又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,陈淳、徐渭、朱耷的写意法,笔墨愈发简逸放纵,设色明净淡雅,形成了兼工带写、明快温馨的格调。这种画法,如同在花鸟画的天地中开辟了一片新大陆,对近、现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他的山水画创作虽不多,却也别具一格。早年师法石涛,中年以后又兼取明代沈周、丁云鹏、蓝瑛等人的技法,并上追元代吴镇、王蒙,以纵肆、劲真的笔法著称。

19世纪80年代,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。他的创作题材愈发广泛,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,他用隐晦的手段,将自己的深情寄托其中。到了90年代,作品数量虽多,但从思想性上看,并未超越80年代,但在艺术手法上却更加熟练、大胆、概括,尤其是花鸟画,达到了“炉火纯青”的境界。

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,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作品,堪称历史上少见的多产画家。他的作品,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四年,最晚则是光绪乙未年冬十月,去世前一个月所作。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仿《陈小蓬斗梅图》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;光绪三年所作的《五十六岁仲英写像》《雀屏图》等,都是他艺术生涯中的璀璨明珠。

光绪七年,他创作了《牡丹双鸡图》,被收入日本《支那名画宝鉴》;《渔归图》则被收录于《陆氏藏画集》;仿《宣和芭蕉图》也被收录于《南画大成》。次年创作的《人物册》,同样被收录于《南画大成》。光绪十一年,他创作了《壮心不已图》《墨笔人物山水册》,还为外祖赵德昌夫妇画了写像。

如今,任伯年的现存作品大多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,民间及港、台私人手中也留存着一些。在他生前,作品便已广为流传,解放前书画店、地摊上常有出售。解放后,这些作品多被国家收购,归各地博物馆收藏。80年代后,部分民间收藏流入香港、台湾、美国等地,其中香港收藏最多。

香港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从1986年开始,每年都拍卖任伯年的画作。八十年代末,半岛拍卖行和协联古玩拍卖公司也加入了拍卖行列,但拍卖次数较少。1986年5月,苏富比首次拍卖的《人物册》便拍出了16万港元的高价,此后虽有所波动,但始终保持在5-10万港元之间。1988年,拍卖价格有了重大突破,达到70多万港元。1990年,两幅较大的立轴分别拍出了38万港元和24万港元的高价。1991年,一幅《钟馗》立轴更是拍出了93万港元的高价,成为当时任伯年作品的最高价。

任伯年,这位近代绘画巨匠,用他那灵动的笔触,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画作,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,跨越时空,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响。

df4edd8e19995ba66b8a0ed285d7c2db

a519d85bf2654c290776e15df5312bf7

542118a63a24bfa0fb217292bf8db714

a00f88fb5f67bcf2bbd39d2a70ebb13e

ec56fe0e036cf40daad11b6f89b58522

f7206b2271b1d5c0699b19cdceec6555

0c4b40bbdf9bcc16d8a26e6cd4b127c5

e3b017d998292108c1f02990da8d2435

09c3db2aa1ca2f22438cbbc07070fe68